医院新闻
康复杏苑传薪火,中西合璧促提升——平谷区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高层次人才工作室
在平谷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委和区中医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与精心指导下,平谷区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不仅是传承中医康复精粹、融汇现代康复医学及技术的重要平台,更是我区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发展、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关键举措。工作室将以此为起点,开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新篇章。
一、杏林筑梦,康复启航。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康复科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特色专科,始终以中医为根、中西医结合为翼,在区域康复诊疗领域树立鲜明专业标杆。科室由名中医徐寅平主任医师引领建设,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康复优势专科、北京市十四五康复重点专科并超类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 康复重点培育专科,十三五首都区域特色康复重点专科,获批北京市卫生服务机构康复专病特色科室培育基地,平谷区中西医结合品牌学科。作为区域康复诊疗核心力量,科室承担多项重要社会职能:被北京市残联确定为“北京市平谷区肢体残疾康复指导中心”,统筹全区康复技术指导与宣教;北京市儿童肢残康复定点机构;平谷区肢体残疾辅助器具评估机构;平谷区康复医疗和质量控制中心,以主任委员单位身份推动区域康复质量提升。诊疗中,科室将传统中医特色康复贯穿全程,搭配先进现代康复技术与设备,形成专业融合优势。在中风病康复、中风运动功能障碍并发症康复、儿童脑瘫及发育迟滞康复、运动损伤康复、骨关节病及术后康复、产后康复、疼痛康复、老年病康复等领域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及家属认可。
二、博采众长,铸就品牌。
工作室的建设打造区域中西医结合康复领域标杆,打破人才壁垒与机构界限,构建“临床实践 - 科研创新-人才培育”闭环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康复服务标准化水平与人才核心竞争力为定位。
1、厚植传承沃土,培育康复英才:以康复重点专科为根基,联动康复科市、区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构建 “中西医双轨育人” 体系。既依托名老中医“师带徒”传承辨证施治精髓,又结合现代康复学科建设规范,让人才在中医经络调理、中医外治法与西医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实践中成长,打造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康复人才梯队。
2、融汇中西医技,提升诊疗效能:紧扣中西医结合核心,以重点专科技术平台为支撑,推动中医康复技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深度融合。依托名老中医经验优化诊疗路径,既守中医“整体调理”之魂,身心并调,又取西医精准评估、靶向干预之长,让康复效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3、锚定科研创新,赋能学科发展: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整合优势病种诊疗思路及名老中医传承经验与现代科研资源,聚焦区级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痛点攻关。围绕区域优势病种及常见病的中医康复技术标准化、中西医联合康复方案优化等方向开展研究,同时借力重点专科科研平台推动成果落地,为区级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最终培养复合型人才2-3人,临床技术骨干5-6人,申报市级课题1-2项,成果转化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操作规范不少于2项。
三、携手共进,领航前行
主持人
徐寅平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北京市“125人才”、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中医榜样人物、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国家级康复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脑病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研究,主持市级课题5项。
主持人
张昕煜主任医师
康复科主任
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康复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分会/重症康复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平谷区康复医疗质量控制及改进中心主任等任职,曾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优秀医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称号,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门诊,周一夜诊;周五全天门诊。
供稿:康复科王月娇
责编: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