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康复科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康复科是以医、教、研为一体的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康复重点专科, 2009年被市残联确定为“北京市平谷区肢体残疾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全区的康复技术指导、宣教等工作;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参与重点专科临床路径梳理工作,2015年顺利通过重点专科中期验收工作。2014年10月被指定为平谷区儿童肢残康复的定点机构。2016年科室技术人员被指定为北京市平谷区肢体残疾辅助器具评估团队。2018年获得首都区域特色康复重点专科,同年获得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联体机构,平谷区中医学科团队,2019年获得平谷区巾帼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成立平谷区康复医疗和质量控制中心,作为主任委员单位推动本区康复质量的完善和提高。2022年获批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服务机构康复专病特色科室培育基地。2023年度确定为北医三院康复医联体,2024年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优势专科、北京市重点专科建设并超类项目,平谷区品牌学科,科室将传统中医特色康复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拥有先进的现代技术及康复治疗设备,突出专业融合的优势,在中风病康复、中风病运动功能障碍并发症康复、儿童脑瘫及发育迟滞康复、运动损伤康复、骨关节病及术后康复、产后康复、疼痛康复、老年病康复等治疗领域疗效较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二、康复科的治疗范围:
1、神经系统的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
1)脑血管意外
2)儿童脑瘫
3)颅脑损伤
4)脊髓损伤
2:骨关节肌肉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
1)慢性骨关节病、如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等
2)肩袖损伤及其术后康复
3)手损伤
4)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半月板损伤术后
5)骨折后和骨关节手术后
3、慢性疼痛、慢性疲劳康复
4、运动损伤及其康复
5、中西医结合产后康复
6、老年病康复
7、肿瘤及其术后康复
三、康复科开展项目:
1、康复宣教(包括入院康复知识宣教、家庭康复指导)
2、康复评定:(入院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三期评定,平定内容有肢体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肌力、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手功能评定,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徒手及设备评定、语言评定等,为制定康复计划打下基础)
3、运动疗法(PT):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
4、作业疗法(OT):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从日常生活活动中,从工作或劳动中、从休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以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活动障碍、上肢精细动作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5、吞咽治疗:针对疾病造成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吞咽训练、发音训练、中医传统治疗。
6、认知训练:针对拥有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及交往、影响训练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认知训练,包括(定向、运算、记忆、判断、思维运作等方面的训练)
7、语言治疗(ST):引进先进的失语症诊断治疗系统用于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失语症患者的评定及治疗。
8、平衡治疗:应用先进的设备对脑卒中、脑瘫、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骨关节损伤、脊柱、脊髓等疾病等造成的平衡障碍进行评定、制定治疗方案及系统、趣味性治疗并可检测跌倒指数。
9、中医传统治疗: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口服、外用、导引等。
10、物理因子治疗:生物电反馈治疗、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系统、气压式血液循环治疗、多频治疗系统、微电脑脑血管超生治疗、蜡疗等。
11、生物反馈康复技术: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及尿失禁康复治疗。
12、娱乐康复:针对不同障碍的患者为了丰富其日常生活,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予以有趣的娱乐项目施行人性化治疗。
13、儿童康复:儿童运动疗法、儿童作业疗法、认知康复、言语康复。
四、开展的专业技术:
在开展康复治疗技术的工作中,中医传统康复技术(针刺、按摩、中药、导引、艾灸等)。如:Bobath、Brunnstrom、PNF、NGF,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SET悬吊技术、减重步行技术、关节松动术、强制性运动疗法、平衡障碍训练、贴扎技术、SFMA技术等应用于相应的患者,为患者减轻了残障程度,取得一定的疗效。
五、科室特色:
科室特色。
1. 脑血管疾病(偏瘫)的综合康复治疗
各个时期采用不同的药物、针灸、理疗、康复综合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引进国外SET悬吊系统治疗偏瘫,采用Brunnstrom、Botath、PNF、运动再学习等国外先进技术治疗治疗运动功能障碍。针对脑血管疾病复发风险较高采用脑血管超声等物理因子治疗以降低疾病复发率。
2 .中风后摄食—吞咽障碍及言语障碍的治疗
引进先进的失语症诊断治疗系统用于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失语症患者的评定及治疗, 同时结合针灸、电刺激、徒手吞咽及言语功能训练等。
4、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及其肩胛骨动力障碍康复治疗
5、“整合手法”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
包括传统按摩手法循经点穴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物理因子镇痛、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等。实施传统中医治疗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手段治疗中风后肩痛。
6、小儿脑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康复、SPR术后康复、矫形术后康复)
本科室康复治疗优势在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针对痉挛性脑瘫采用基础康复训练、按摩手法治疗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小儿脑瘫SPR术后、矫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贯穿于始终。
7、平衡障碍康复治疗
应用先进的设备对脑卒中、脑瘫、脑动脉供血不足、脊柱、脊髓等疾病等造成的平衡障碍进行评定、制定治疗方案及系统治疗并检测跌倒指数。
8、SET悬吊技术在神经康复、骨关节病康复中的应用
9、尿失禁的综合康复治疗
采用电针疗法、生物反馈治疗及盆底肌康复训练相结合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中风后尿失禁康复治疗。
10、肩袖损伤康复治疗
针对肩袖损伤术后超早期康复、恢复期康复,保守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及肩关节稳定性康复。
11、贴扎技术在肩手综合征及肩痛康复中的应用。
12、肌电反馈训练在神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13、骨折及运动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
14、电蜡疗结合传统康复技术在疼痛及肢体痉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5、产后康复治疗(产后体质调理,产后慢性疼痛、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后腹直肌分离等)。
16、中药塌渍结合蜡敷治疗在中风后痉挛、骨关节损伤术后关节疼痛等领域的临床应用。
17、中药膏摩技术在痉挛治疗、关节疼痛、术后关节粘连等方面的应用等。
18、督脉灸技术的在临床中的应用。
六、专科辐射能力
带动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基层康复诊疗和技术落地,自2016年每年组织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项,区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接收基层社区进修人员带动社区服务中心康复工作的推进。2018年协助金海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转型二级康复医院,区域康复医联体及康复质量控制及改进中心推动区域康复诊疗的不断发展。
七、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情况介绍
自2019年被指定为平谷区成人、儿童肢残定点机构以来,先后在平谷区康复服务达标区、人人享有康复达标区等方面接受验收,于2014年以来承接市残联居家康复服务项目、康复健康教育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基层社区共同走进重残患者家庭、将康复知识及防残知识带进基层、带进家庭,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目前在成人定点康复机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项目的更好实施。2014年被确定为儿童肢残康复定点机构以来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开展儿童脑瘫康复、儿童发育迟缓的运动功能、言语、认知功能康复,基因遗传性疾病患儿运动功能康复、儿童姿势不良等康复项目,解决区域儿童康复的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