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名医送暖入基层,中医智慧护健康——王秀芝名中医团队“联合国糖尿病日”多学科联合义诊圆满完成
一剂良方,一缕药香,一份牵挂,一片温情。2025年11月17日,为将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送至基层百姓身边,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王秀芝名中医团队值此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之际,深入大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多学科联合、具有中医特色的下乡义诊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骨质疏松、慢阻肺等,已成为威胁我国百姓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下在我国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已然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研究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我国约有2.23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达到13.7%,但是整体知晓率、控制率和达标率都非常低;糖尿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且同各种感染性疾病、骨质疏松等病变息息相关,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而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慢性疾病之中。因此,此次义诊,王秀芝名中医团队以“联合国糖尿病日”为契机,打破科室壁垒,以点带面,施行多学科协作模式,携手内分泌、骨伤科、针灸科、五官科、感染科9名中西医专家共同参与,旨在通过专家团队协作,为群众提供一场温暖而专业的健康盛宴,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全民慢病健康管理。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暖意融融。专家们耐心倾听每一位村民的困扰,细致解答关于血糖、血压控制、饮食调理、并发症预防的种种疑问。
名中医团队负责人,内分泌科专家王秀芝主任,内分泌科孙晔副主任,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通过望、闻、问、切,为村民辨证论治,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肥胖、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病,现场开具个性化中药方,并广泛传授代茶饮、食疗方等易于操作的居家调理方法;此外,根据患者病史、用药史、当前血糖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后续治疗建议。高彤彤主治医师现场为患者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并指导患者日常血糖管理、生活方式改善方法、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等,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了如何“吃出健康”,让糖尿病管理融入一日三餐。

骨伤科专家白建国、王成针对职场慢病——久坐危害给出详细解说,并指导患者设置久坐提醒,建议每45分钟起身活动;此外针对村民常见的颈肩酸痛、腰腿疼痛等问题,现场演示了安全有效的健骨操,纠正不良习惯、姿势,来促进骨科康复,并通过专业手法为部分患者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不适等症状。

脑血管疾病等慢病常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利、心悸等,针灸科专家秦岩为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后,为患者提供了进一步诊治方案,并在治疗室,采用针灸、耳穴疗法、穴位按摩等手法缓解患者症状,立竿见影的效果赢得了阵阵好评。

以糖尿病、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常引起眼部等五官的问题,有的可能导致神经性或血管性耳鸣、耳聋,五官科专家袁书贤强调了稳定控制基础病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补充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避免吸烟及过度用眼;并建议患者每年进行眼部检查以评估眼部并发症情况。

感染科专家刘艳杰、张雨指出:老年人群容易出现皮肤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各类感染性疾病,在良好控制基础病的同时,应该积极预防感染,通过改善饮食、增加适度运动以及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提高整体免疫力;应定期检查身体,包括足部、牙齿和眼睛,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受伤,及时处理小伤口,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发生感染,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应由外科、呼吸科等专科医师提供专业的治疗。

“慢病管理是一场需要长期坚守的‘持久战’,而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合作是致胜法宝,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王秀芝主任说,“今天各科中西医专家齐聚一堂,就是希望能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评估和建议。感谢参与活动的多学科专家、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信任,感谢社会各界对慢病防治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未来将携手更多相关科室的专家,让中医药的智慧之光照亮更多乡村角落,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守护每一位慢病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责编:宣传科










京公网安备11011702000582号